12月20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国防科工办、市国资委对外发布《上海民用航空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提出,到2024年,上海民用航空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自主配套能力进一步提升、集群化发展态势进一步凸显、国际创新合作进一步深化,引领带动长三角民用航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实现高效链接和融合发展,初步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关键技术自主高地、核心产品供给高地、科技企业集聚高地。
“三年行动计划”中多次提到华东无人机基地。支持无人机融合应用方面,依托华东无人机基地建设国家级海岛场景,打造商业化海洋生鲜物流通道。引入全球领先的无人机领军企业,健全无人机创新生态圈。建设特色化产业园区方面,加快提升华东无人机基地研发制造、检验检测、飞行服务、教育培训等功能,建设国际知名的无人机应用示范区和产业聚集区。
华东无人机产业园
加快“一基地七中心”建设
打造华东无人机产业园
为加快华东无人机基地“一基地七中心”功能建设,以场景建设为引领,打造总建筑面积约5.5万㎡的华东无人机产业园,于2021年6月竣工,并配套上引国际酒店(集餐饮与住宿为一体)、人才公寓等。
产业园总体规划
一号楼
规划为无人机飞行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6880㎡,目前拟入驻企业3家。
二号楼
规划为无人机运营中心,总建筑面积6880㎡。
三号楼、七号楼
规划为无人机研发制造中心,主要面向无人机产业链上下游,研发类、制造类企业。建筑面积13760㎡,剩余可租赁面积约9960㎡。
四号楼
规划为无人机适航检测中心,已初步建成无人机围栏检测实验室、飞控检测实验室、动力检测实验室,主要面向拥有CNAS,CMA资质科研院所、第三方检测机构,国内知名航空航天类高等院校;经民航局官方部门认可或者参与过类似航空器适航标准的个人或者团队。建筑面积9859㎡,剩余可租赁面积3772㎡。
五号楼
规划为无人机科创孵化中心,优先鼓励国内专业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在园区设立具备自主运行功能的实验室、研发中心等;鼓励国内外优质创新孵化平台落户。建筑面积3685㎡,剩余可租赁面积3485㎡。
六号楼
规划为无人机展示交易、教育培训中心。主要功能为通航及无人产业链、系统集成企业及科研单位等的特色类、畅销类产品展陈。无人机应用服务及国内外教育板块龙头企业,支持科普研学、教育培训、展示销售类企业入驻。建筑面积7544㎡,剩余可租赁面积5734㎡。
目前产业园内
拥有58平方公里陆上空域、200平方公里海上空域、15平方公里空中连廊空域,1平方公里试飞起降点、以及两条长800米、宽30米跑道,可供各类无人机航空航天类、无人系统类企业入驻测试使用。
深化试验区建设
打造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
华东无人机基地
华东无人机基地,于2018年8月30日正式启用,是由中国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和上海市经信委、交通委、科委等部门支持成立的首个无人机产业基地,目前已经成为上海市的特色产业园区。去年10月,被中国民用航空局授予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是全国首家以海岛为应用场景的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今年2月,基地又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中,成为华东无人机空港。
三年来,华东无人机基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华东无人机基地已累计引进各类研发制造型、应用服务型、研发测试型无人机企业39家,总投资超过45亿元。金山试验区先行先试,建设任务已完成了50%,将为全国无人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法规、标准等各方面的金山经验。
未来,华东无人机基地将继续围绕“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华东无人机空港”等建设任务,通过聚焦产业链核心,构产业生态;加快多维度平台建设,筑品牌效应;深化试验区及空港建设,创行业标准,不断延伸航空航天产业链,打造配套产业链、商业价值链、应用生态链和要素创新链较为齐全的无人机产业生态圈,打造全国领先的低空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至“十四五”末,将集聚80-100家产业链企业,达到百亿产值。
资料:金山工业区